找到相关内容2243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想知道自己命运的,不要错过--明华居士

    互相之间,存在了互相呼应的份子,存在了「因」与「果」的关系,一切的现象都只是「因果」在追报! 常常听到「因果」这名词,其实是佛学中「因缘果报」的简称。亦即是俗语说的「报应」。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所有的人...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大家可曾见到这世界上,位列首富的,又有那几个是历代风水高人们的后人?似乎没有啊,是不是? 这是因为,历代的大师们,都绝对明白因果报应之理,正如《太上感应篇》上说:「祸福无门,...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3691030.html
  •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淫、妄、酒"五戒来比附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认为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是"异号而一体"的 。三国吴时的高僧康僧会,在被问及到有关佛家的因果报应等一类的伦理问题时,则巧妙地以《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作答,以此来比附佛教的因果学说。其实,儒家的报应说是建立在其所谓的"天道观"上的,报应的主体不是行为者本人,而是他的家庭和子孙后代。而佛教主张自作自受,一切善恶...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291529.html
  • 商羯罗的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

    所作所为找到了一个相报应的场所,或者说实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目的。   早期《梨俱吠陀》的神曲《意神赞》说:   “汝之末那,已经离开,到达遥远,阎摩境内。   吾人使之,退转归来...

    孙晶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691538.html
  •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

    不禁伦常日用的主张。因此,利玛窦这般设难,是有意诬佛,惑世人耳目,“是谓骋小巧之迂谈,而欲破大道之明训也。”[38]   此外,佛耶二教在因果报应、天堂地狱等问题上也颇多争论,本文不再赘述。由这些争论...理论的独创性。利玛窦认为天主教早于佛教产生,后者借用了前者的理论。他说:“天主教,古教也,释氏西民,必窃间其说矣。”又说:“释氏借天主、天堂、地狱之义,以传己私意邪意。”[2]他还认为佛教的善恶报应说...

    马晓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091549.html
  •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

    事物之间不存在内在或外在的相互联系,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他们出身卑微,来自于第四种姓,反对婆罗门教,以为为善为恶不当具有相应的业报,否认因果报应,主张纵欲,是伦理的怀疑论者。第五,属心物不灭论者,以...无明"到"老死",人生经历了由无明引发的处于同一生命序列上的互为因果关系的十二种变化现象。佛教从分析人生过程出发,继而又联系发展到整个宇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处于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因果关系...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391557.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七)

    毕竟空。」即大至三世十方,小至微尘一念,从世俗的因果报应,到佛所得真如实际,   一切皆空。   ⑧《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序品》:「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後,到深山幽谷静坐。他先实行苦行六年,每日吃一麻一米,四时风雨雷电,坐姿不变,身体消瘦,形同枯木。後来决定抛弃苦行,并在菩提树下深思七日七夜,证得正觉成佛。见《因果经》卷三、《修行本起经》卷下等。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2.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⑤结使:结和使,都是烦恼的别名。烦恼系缚身心,结成苦果,所以称为结;随逐众生又驱使众生,所以称为使。   ⑥天人道:即六道轮回中的天道和人道,为善业所招之乐果。   ⑦邪见:指否定因果报应的...,成之有本。是故,虽精粗异体,必因果相乘①。来答云:法身菩萨非身、口、意业所造。若非意业,粗是无因而受果,其可然乎?如其不然,妙体之来,由何而得?   又问:从法忍菩萨始还②法身,暨于十住,精粗优劣...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别人说:这个少年娃娃要是到了印度,恐怕没人能比啊!   玄奘法师一路行来,遇不信佛教者,为之说因果报应,遇修小乘者或学或辩,在那仆底国突舍洒那寺,从“好风仪、善三藏”的大德毗腻多钵腊婆学习自造《五蕴...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
  • 龙光竺道生“慧解”考论

    的妙法,认为一阐提固然极恶,但也是众生,并非草木瓦石,因此主张“一阐提皆得成佛”。这种说法,在当时可谓闻所未闻,全是道生的孤明先发。在倡导因果报应、诸善奉行的佛教慈悲背景下,道生公然提出断绝善根者有...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二谛的书籍,研思空有因果的深旨,建立“善不受报”、 “顿悟成佛”的理论。 ...

    尚永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0895054.html
  •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

    当中即有体现。东晋慧远的因果报应论即融合了印度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而僧肇佛学在正确阐发印度佛教般若中观学说的同时,也吸收融合了老庄玄学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理论主题。隋唐宗派的...慧远的善恶报应论带有融合佛教因果轮回说与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特征,其思想受传统报应论中的灵魂说、善恶报应说影响很大。隋唐宗派佛学在善恶观上一般均将世间善恶观与出世间善恶观相融合。如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一...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25996040.html